埇桥区:“四零”服务持续优化交易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 中安在线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11-29 15:35 责任编辑: 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
字体大小:【    】 打印

今年以来,埇桥区共成交各类项目225项,预算金额22.15亿元,成交金额21.09亿元,节约1.06亿元,节资率4.79%。

交易进场“零门槛”。深入开展制度清理工作,做到“四个必须、四个一律”。必须减流程,凡是涉及备案流程、交易流程的规定,一律只减不增;必须破藩篱,凡是增设准入门槛的规定,一律废除;必须降负担,凡是违规收费等增加企业负担的规定,一律废除;必须强规范,凡是有权任性的问题,一律修订。全面取消标书费和服务费,实行承诺制进场和“一站式”受理,做到零要件进场交易。

交易受理“零跑腿”。市区平台一体化,实现了统一平台交易、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公开、统一评标专家抽取。凡进入交易平台的项目均可以在系统上完成网上报名、网上下载标书文本、网上项目登记、网上场地安排、网上公告发布、网上交纳和退还保证金、网上发布成交公示(公告)等,基本实现招投标活动电子化、网络化、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实现市场主体“零跑腿”。截至目前,埇桥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100%。

交易环节“零见面”。严格按照现场开标工作流程,通过视频直播和文本直播双模式,规范公布项目概况、参会人员、投标家数、报价等内容,积极推进常态化“不见面”开标,实现开评标现场和互联网的有效对接。招投标竞争主体通过电子开评标系统、不见面开标系统等加密数据网络通道,有序开展文件解密、文件评审、见证监督、询标回复等开评标工作。开通7个“不见面”开标室,2024年以来共开展远程评标68个项目。2024年10月以来,积极推行“双盲”远程异地评标,改造完成11个独立评标评审工位,通过随机抽取专家、匹配工位,实现评标评审前,项目实施主体不知专家在何地评标评审,被抽取的客场专家和客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知评审项目,进一步规范专家评标评审工作,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实现效率、安全双提升。2024年推行“双盲”远程异地评标以来,共开展主场项目21个,客场项目31个。

交易过程“零成本”。全面推进电子保函业务,允许用现金、银行转账、银行保函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节约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资金占压。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各类保证金,今年以来,接收电子投标保函4452笔,代替投标保证金约5.21亿元;接收履约保函82笔,代替履约保证金约1.2亿元。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免除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免收投标保证金4678余笔,减轻企业资金占压约5.27亿元。优化保证金退还流程,做到保证金退还“零延迟”,2024年以来,共退还投标保证金3317.97万元、退还履约保证金1212.03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