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在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有哪些举措?
邱宏瀛:1.开展大学习。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2.做好大宣传。结合暗访调研,开展好“百村记录计划”“乡村振兴”专栏等系列宣传活动。3.抓好大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细化目标任务,逐项深化落实,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提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问: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守底线的重要抓手,2023年在这方面市乡村振兴局如何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
邱宏瀛:1.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加强防返贫监测网格化管理,持续完善“困难农户扫码自主申报、基层干部入户走访排查、行业部门数据比对筛查”三线并行监测模式。扎实开展集中排查与常态化监测,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分类精准帮扶,对风险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予以标注,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宣传培训和业务指导,统一规范预警信息反馈核查处置程序,开展监测户帮扶措施“回头看”,确保监测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问:三、如何保障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邱宏瀛:1.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持续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2023年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不低于60%,推深做实“投入促、产业强、就业稳、主体带、光伏助、消费帮、救助兜、政策添、改革推、防控保”十项增收举措。2.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更多彰显地域特色、乡土气息的区域公用品牌。3.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保持2023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和村级帮扶工厂吸纳就近就业。统筹用好乡村各类公益性岗位,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4.纵深推进消费帮扶行动。推进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政府采购”“定向采购”等消费帮扶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继续做好存量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市场化运营等工作。5.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坚持获得支持与落实联农带农责任相结合,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扶持与联农带农效果相挂钩。
问:四、在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行动?
邱宏瀛:1.协调推进乡村建设。研究制定我市乡村建设项目库管理指引、任务清单管理指引等具体办法,配合市委农办建立健全监测调度机制,协调推进乡村建设“183”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2.有序推进乡村治理。组织“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大舞台巡回演出。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建设乡村治理示范村,推动完善工作机制。3.大力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坚持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庭院经济、清洁能源进村、离网式污水处理、数字乡村等乡村建设重点示范项目实施。
问:五、如何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管理?
邱宏瀛:保持市级配套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稳定,资金投向统筹兼顾脱贫村和非贫困村。优化资金分配,落实资金分配和考核结果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完善项目库建设,抓好项目备案审核,加强项目实施情况调度,资金支出进度除达到考核要求外,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4月、6月、9月分别不低于30%、50%、75%。
问:六、如何加强扶贫(衔接)资产管理?
邱宏瀛:做好2022年度资产登记工作,细化完善管理台账。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标准化、清单化管护机制。动态摸排闲置低效资产底数,实施老旧低效经营性资产提升工程,谨慎开展资产处置,及时规范进行收益分配。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
问:七、如何抓好督导考核和整改提升?
邱宏瀛:将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列入全市督查检查计划,从严从实组织开展督查和常态化暗访调研。统筹推进2022年度国家和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强化问题导向意识,以问题整改贯穿全年工作,对2023年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立行立改,助推巩固衔接工作提质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