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项目实施
发文日期: 2024-01-19 17:54:00 生成日期: 2024-01-19 17:54:00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大营镇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乡村振兴】大营镇多举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
词:

【乡村振兴】大营镇多举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

文章来源: 大营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1-19 17:54 责任编辑: 大营镇人民政府
字体大小:【    】

近年来,埇桥区大营镇以兴产业、强技能、促就业为抓手,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途径铺筑群众致富快车道,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兴产业”搭建增收“大平台”

大营镇结合镇村发展实际,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创建果蔬小镇为目标,依托项目促产业兴旺资源整合盘活资产,打造现代农业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截至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工业丝瓜种植1100亩,草莓种植200余亩,金硒梨种植200多亩,大棚蔬菜和露天蔬菜种植1000余亩。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示范带动作用,攥指成拳,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凝聚新型经营主体合力。截至目前,全镇共注册成立新型农业主体328家,其中家庭农场217家、种养专业合作社75家、涉农企业36家。获批省级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标准园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家庭农场4家、市级示范社3家。

大营镇耿湾村探索创新“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瓜蒌特色种植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样板,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走生态瓜蒌种植的绿色致富之路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嬗变。目前,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预计亩产值能达到2000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余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的80余户群众务工就业,户年均增收近1万元。

“强技能”拓宽群众“致富路”

坚持将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增强脱贫劳动力内生动力,埇桥区大营镇多部门联合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结合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全面摸清待业人员、就业不稳定人员、未就业人员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建立人员信息台账。针对需求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省暖民心“放心家政”行动,邀请区商务局联合举办了暖民心“放心家政”技能培训,共有70多名群众参加培训。着重开展家政服务员、育婴员、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保洁员、收纳员等技术型岗位培训,让群众通过技能培训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有效推动群众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针对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心贴心送温暖,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开展送门上岗、实施惠民政策等,多举措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对接争取更多企业吸纳残障人士就业,为5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发放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每人3000元,共15000元。

“促就业”托起民生“幸福梦”

大营镇始终把就业摆在民生事业的突出位置,通过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及公开发布落实稳岗就业类政策持续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保障群众稳定就业,不断擦亮人民群众幸福底色。

搭建就业供需平台。该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活动,积极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邀请辖区内1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提供50多个岗位,累计吸引大营镇及周边地区200余求职者,近50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打通服务群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开发公益岗位惠民生。大营镇始终把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人口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发了光伏管理员、保洁员、公厕管护员等一系列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58人。

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助。全面摸排情况持续激励脱贫劳动者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加大跨省务工交通补助宣传力度切实为脱贫劳动者提供申报补助一站式服务2023年帮助430人申请跨省一次性交通补助21万元,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提供保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