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中央财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通知》(皖农办土函〔2020〕223号)及《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拨付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农〔2020〕878号)要求,结合埇桥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0年,在确保全年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全区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核心示范片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利用率提高到45%。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
二、实施内容
继续抓好取土化验、田间试验、耕地质量监测、墒情监测、施肥调查、配方发布、技术培训、数据开发应用等土肥水基础工作(见附件1)。
(一)继续开展土样采集化验工作。按照每1万亩耕地安排一个有代表性的取样点进行土样采集,以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样点为基准,采取原点取样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采样数量不少于240个。取样点位覆盖所有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土样必测项目包括: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耕地质量监测土样还要加测水解性氮。选取10%的代表性样品(优先选择耕地质量监测土样)测定中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有效硅等)。样品检测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二)统筹实施田间试验示范。全区统筹安排小麦、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各2处,小麦“3414”肥效试验2处,蔬菜“2+X”肥效试验1处、新型肥料试验3处,玉米中微量元素校正试验1处,小麦玉米配方验证试验各1处,建立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片720亩。辐射示范面积2.4万亩。
(三)施肥情况调查。继续开展47户的施肥情况连续跟踪调查监测,掌握农户购肥和作物施肥情况变化。
(四)耕地质量监测。进一步完善30个监测点基础信息,建全监测档案,总结各类耕地质量变化动态,编写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五)墒情监测。继续按照上级安排的时间对全区24个监测点进行墒情监测,及时发布墒情简报。
(六)做好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根据最新试验示范结果,完善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优化主要作物施肥大配方,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总结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形成相关总结材料。创新技术指导服务方式,采取信息化线上技术指导与田间地头线下专题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成效。
积极开展农企合作。引导肥料生产企业建立标准化配肥店,订单生产直供配方肥,实现企业按方供肥、配方肥按区域销售和规范配方肥标识。在整建制推进的乡镇、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展示施肥效果,引导带动农民主动购买应用配方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成立农化服务队,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为农户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四统”服务。
(七)扩大宣传培训。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江淮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组织农民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区级技术培训(观摩)20次以上,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2次以上。
(八)完成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与数据库更新建设。结合化肥减量增效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工作。
(九)强化化验室建设,保持化验室正常运转。
三、资金安排与使用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工作补助。开展土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农户施肥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示范、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与数据库更新建设、配方信息发布、宣传培训、化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补助。
该项目共安排补助资金71.8万元。根据埇桥区的实际情况支出计划如下(见附件2:项目资金预算表)。
(一)取土化验15万元。包括土样采集及处理、采集工具的购买、图件的复印、样品检测、购买服务等支出。(包括取土交通费(车辆租赁)、劳务费和工作人员误餐补助等)。
(二)田间试验补助5.4万元。包括试验所需交通费(车辆租赁)、误餐补助农机租赁费、农民损失补偿费、展示牌制作费、肥料种子费用、农民劳务费和工作人员误餐补助等支出。
(三)示范片建设13.44万元。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集中连片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720亩,采用“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有机肥(生物菌)+配方缓释肥”技术模式,用于采购有机肥料和购买施肥服务等支出。
(四)化验室建设5万元。用于化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等。
(五)配方的制定及信息发布补助3万元。主要用于肥料配方的制定和施肥建议卡的印制。
(六)数据库的更新和完善2万元。用于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更新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库更新建设等支出。
(七)墒情监测费5.76万元。用于购买监测设备、农民损失补偿费、展示牌制作费、监测人员的交通费(车辆租赁)、误餐补助等支出。
(八)耕地质量监测费7.5万元。用于监测的交通费(车辆租赁)、农机租赁费、农民损失补偿费、展示牌制作费、肥料种子费用、劳务费和工作人员误餐补助等支出。
(九)肥料定点调查4.7万元。用于调查人员的交通费(车辆租赁)和工作人员误餐补助等支出。
(十)宣传培训1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培训、省级以上报纸等媒体宣传报道费用。
四、工作进度安排
(一)2020年9月-2020年10月,田间样品采集、室内处理。小麦肥料试验安排,秋季配方发布。
(二)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土样检测及数据库建设,更新数据库及农户施肥调查。
(三)2020年9月-2021年6月,组织观摩,技术培训,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四)2021年3月-2021年6月,小麦、蔬菜肥料试验管理与收获;玉米肥料试验安排,夏季配方发布。
(五)2021年7-9月,夏季作物施肥技术指导,玉米试验管理与收获。
(六)2020年8月-2021年9月,进行耕地质量监测,墒情监测每月4次(以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为准),每次24个点。
(七)2021年9月对项目进行总结。
五、加强组织领导
在宿州市埇桥区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以农技中心分管副主任为组长、各相关股、站专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组织技术保障。严格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及实施方案要求,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防止出现骗补和挪用,严禁截留和超范围支出。
七、抓好宣传引导
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普及科学施肥与有机肥增施技术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