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 水利领域 > 水旱灾害防御 > 蓄滞洪区运用
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蓄滞洪区运用
发文日期: 2024-11-19 11:09:27 生成日期: 2024-11-19 11:09:27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老汪湖蓄滞洪区概况
词:

老汪湖蓄滞洪区概况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水利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11-19 11:09 责任编辑: 埇桥水利局
字体大小:【    】

1、自然地理特征

老汪湖蓄滞洪区位于淮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属河流冲积地貌,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地面坡降1/8000-1/15000。蓄滞洪区所在的奎濉河流域属洪泽湖水系,各主要河流基本呈平行展布,由西北流向东南。蓄滞洪区为依山圈湖筑堤形成。

2、社会经济

蓄滞洪区内耕地分属宿州市埇桥区和灵璧县5个乡镇,26个行政村,涉及人口6.89万人,耕地面积8.84万亩(灵璧县1.98万亩,埇桥区6.86万亩)。蓄滞洪区内有埇桥区9个保庄圩,12个村庄,人口1.35万人。经济发展模式以农业为主,养殖为辅,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人均收入约10080元。

3、历史运用情况

老汪湖蓄滞洪区建成以来,曾在1954、1955、1957、1963、1965、1972、1982、1996、1998九年十次开闸分洪,对奎濉河的防洪起了较大作用,尤其以1963年效益最为明显,该年两次用湖,最大进湖流量160m3/s,湖内蓄水位25.12m,蓄滞水量达1.33亿m³,仅第一次用湖就降低奎河柏山洪峰水位0.7m、濉河浍塘沟洪峰水位0.3m。

4、防洪工程情况

奎濉河流域自1998年至2007年进行了治理,奎河、濉河和拖尾河三条干流用湖后达到了3年一遇除涝和20年一遇防洪的标准。跨省支流达到5年一遇除涝和20年一遇防洪标准。老汪湖拦蓄柏山闸以上奎河、洪山截水沟及湖内拖尾河汛期875.5km2的来水,使其有控制地下泄,削减濉河及柏山闸以下奎河洪峰,有效地降低奎濉河中下游水位,保证奎濉河大堤的防洪安全。

与蓄滞洪区相关的防洪工程情况是:

1.老汪湖圈堤上自柏山闸,下至代娄闸,全长27.8km(不计长650m洪山截水沟堤段),堤顶高程27.0-27.5m,堤顶宽4m。

2.老汪湖蓄滞洪区内主要控制建筑物有柏山进洪闸、代娄进洪闸、小李庄退水(洪)闸,马元节制闸等。柏山闸设计进洪流量713m3/s,代娄闸设计进洪流量128m3/s,小李庄闸设计退洪流量225m3/s,马元闸设计排涝流量299m3/s。

5、安全设施状况

6、安全设施现状

蓄滞洪区内筑有9个保庄圩,就地安置居住高程在23.5-25.5m之间的刘寨、孙寨等12个村庄,保庄圩圩堤总长度16.7km,堤顶高程26.5-26.9m,保护面积2.89km2,保护人口1.35万人。9个保庄圩共建有φ100涵管桥23座,1×2m板梁桥3座,1×4m板梁桥4座。保庄圩的排涝站均采用流动站。蓄滞洪区内现有撤退道路6条,长22.9km。

Baidu
map